- 歡迎來到陜西自考網!為考生提供陜西自考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陜西教育考試院https://www.sneea.cn/為準。
陜西自考網> 試題題庫列表頁> 斯溫格爾(1973)在實驗中建立的建設是:在沒有他人在場時,人們對盜竊行為會便顯出更多的正義感。實驗者首先安排由實驗人員扮演的盜賊和店員進入酒店,當酒店只有一個假店員和一名真顧客時,“盜賊”問“店員”;“你們店最貴的進口啤酒是什么品牌的?”“店員”會回答說是某某牌子的,然后說:“我去看看有多少。”同時離開房間。“店員”離開后,“盜賊”就拿起一瓶啤酒說:“他們絕不會發現丟了這箱啤酒的”,然后把酒裝到汽車上便走了。在全部48個案例中,只有20%的對象(顧客)在“店員”回來時主動報告“失竊”事件。如果顧客沒有主動報告,“店員”就詢問,剛才在店里的那個人做了什么?以教促回答,于是未報告顧客中的51%也會報告失竊。研究還發現,“盜賊”人數和“顧客”(受試者)的性別對是否報告沒有多大影響,增加盜竊的數且(兩箱或三箱啤酒)也不會增加報告率。但店中“顧客”人數卻有相當的影響。單個顧客條件下有65%的人報告失竊,多個顧客條件下只有65%的案例有人報告,就人10數比例而言,后者要低很多。也就是說,多名顧客同時在場對報告失竊有抑制!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在其他顧客在場的情況下,受試者更傾向于采取“事不關己”的態度。結合上述“啤酒偷竊案”實驗,試述現場實驗的特點。
2015年4月社會研究方法
卷面總分:100分
試卷年份:2015
是否有答案:有
作答時間:
掃碼查看答案
掃碼查看試題答案
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
進入免費做題學習
查看了解自考專業
查詢最新政策公告
進入歷年真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