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核算原則串講筆記資料由陜西自考網為大家整理,是電子商務專業當中基礎會計學的課程知識點之一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是對會計核算提供信息的基本要求,是處理具體會計業務的基本依據,是在會計核算前提條件制約下,進行會計核算的標準和質量要求。
一、有關總體性要求的原則
(一)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又稱真實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提供的信息,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
(二)重要性原則 重要性原則:是指會計報表在全面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同時,對重要的會計事項應當單獨核算、單獨反映,而對不重要的會計事項則可以適當簡化或者是合并反映,以集中精力抓好關鍵。
二、有關信息質量要求的原則
(一)有用性原則 有用性原則:又稱相關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所提供的經濟信息應該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經營決策,會計提出的信息要同決策相關聯。
第二、可比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處理辦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以便在不同企業之間進行橫向比較。
(三)一貫性原則 一貫性原則:是指各個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處理會計業務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會計期間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隨意變更,以便于對前后時期會計資料進行縱向比較。
(四)及時性原則 是指會計事項的處理,必須在經濟業務發生時及時進行,講求時效,以便與會計信息的及時利用。
(五)清晰原則 是指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三、有關確認計量要求的原則
(一)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原則 按照這個原則的要求,凡為取得本期收益而發生的支出也就是支出的收益只與本會計年度相關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為形成生產經營能力,在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發生的各種資產支出,即支出的效果與幾個會計年度相關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如果一項收益性支出按資本性支出處理了,那么就會造成少計費用而多計資產價值,出現凈收益和資產價值虛增的現象。相反如果一筆資本性資出按收益性支出處理了,則會出現多計費少計資產價值的現象,出現當期凈收益降低,甚至虧損以及資產價值偏低的結果。
(二)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是指對一個會計期間的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配合起來進行比較,在同一會計期登記入帳,以便計算本期損益。
(三)權責發生制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企業應按收入的權利和支出的義務是否屬于本期來確認收入、費用的入賬時間,而不是按款項的收支是否在本期發生。
(四)歷史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又稱實際成本原則或原始成本原則,是指企業各項財產物資,應當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記帳,物價變動時,除了國家另有規定外,帳面的歷史成本不得任意變動。
歷史成本記價的優點:
1. 它是買賣雙方通過正常交易確定的金額,或資產夠進過程中實際支付的金額。
2. 有原始憑證作證明,隨時可以查證。
3. 可以防止企業隨意更改
4. 會計核算手續簡化,不必經常調整賬目。
(五)謹慎原則 謹慎原則:又稱穩健性原則、審慎性原則,是指在處理企業不確定的經濟業務時,應該持謹慎的態度。包括過個方面:如存貨在物價上漲時期的計價采用后進先出法,對應收賬款計提壞帳準備,固定資產采用加速折舊法等。